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?其实是嫌官小,辞职后靠朋友救济

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?其实是嫌官小,辞职后靠朋友救济

元兴三年秋天,41 岁的陶渊明穿着一身粗布官服,坐在彭泽县衙门的堂屋里发呆。他刚到任八十多天,手下小吏就匆匆跑进来禀报:“郡里派的督邮要来了,大人得赶紧束好官带,整整齐齐去迎接才行!”

陶渊明听完这话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,突然长长叹了口气:“我怎么能为了那点俸禄,就弯腰讨好这种乡里小人呢!” 当天他就解下印绶,写了篇《归去来兮辞》,收拾行李回了家。这就是咱们熟知的 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 的故事,但你知道吗?其实陶渊明辞职,不光是不想讨好督邮,更重要的是 —— 他嫌彭泽令这官儿太小了!

1. 彭泽令这官儿,到底有多 “小”?

先说说 “五斗米” 到底是多少。按东晋的俸禄制度,县令的俸禄分 “米” 和 “钱” 两部分,五斗米其实是每日的米禄,换算成月薪大概有 150 斗,折合成现在的重量,差不多有 180 斤大米。单看粮食数量,养活一家人没问题,但要是跟陶渊明之前的经历比,这官儿确实没什么分量。

陶渊明出身名门,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,官至大司马,相当于国防部长;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,父亲也当过安城太守,都是地方大员。而彭泽令呢?只是个县级长官,放在现在也就相当于县长级别。对陶渊明来说,从 “名门之后” 到 “七品芝麻官”,心里的落差本来就大,再加上督邮这种品级不高却爱摆架子的官员还要来 “检查工作”,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气。

《晋书・陶潜传》里还记载,陶渊明之前其实当过好几次官。最早他做过江州祭酒,这是州府里的属官,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秘书,可他没做多久就 “不堪吏职,少日自解归”—— 说白了就是觉得这活儿没意思、官儿没分量,主动辞职了。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、建威参军,这些都是将军府里的幕僚,听起来好像有点面子,但其实还是没实权的闲职,最后他才托人找关系,谋了个彭泽令的实缺,结果没想到还是这么 “憋屈”。

2. 辞职不是一时冲动,之前早有 “前科”

陶渊明这辈子,前前后后一共出仕五次,每次都没做长久,核心原因就是他一直没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官职。他不是不想当官,相反,他年轻时也有 “大济苍生” 的抱负,可东晋末年的官场太乱了 —— 桓玄叛乱、刘裕夺权,各方势力打来打去,官员要么站队要么被排挤,陶渊明这种不愿同流合污的人,根本没机会做大官。

展开全文

就说他做镇军参军的时候,当时的镇军将军刘裕,后来成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,按理说跟着未来的皇帝,前途应该不错吧?可陶渊明看透了刘裕的野心,知道这人是为了自己夺权,根本不是为了天下百姓,所以他在诗里写 “目倦川途异,心念山泽居”,早就想着要辞官回家了。后来到彭泽当县令,他本来以为这是个能安安静静做事的地方,结果还要应付督邮这种 “小人”,彻底断了他对官场的念想。

还有个细节能说明他嫌官小:辞职前,他曾跟朋友说 “聊欲弦歌,以为三径之资”,意思是想做个县令,攒点钱以后归隐。可做了八十多天就辞职,说明他发现这官儿不仅攒不下多少钱,还得受气,与其委屈自己,不如干脆回家。

3. 辞职后没收入?全靠朋友 “投喂”

很多人以为陶渊明辞职后,就是 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 的神仙日子,可现实没这么浪漫 —— 他家里没多少田产,辞职后没了俸禄,很快就穷得揭不开锅了。

好在陶渊明人缘好,有一群愿意帮他的朋友。最有名的就是颜延之,当时颜延之做始安太守,路过陶渊明家,两人聊得特别投机,颜延之临走时留下二万钱,陶渊明没用来买田,反而全送到了附近的酒家里,以后想喝酒就直接去拿,跟现在的 “储值卡” 似的。还有南朝宋的开国功臣檀道济,听说陶渊明穷得饿肚子,专门派人送来了粮食和肉,可陶渊明当时已经打定主意不跟官场打交道,竟然把人给打发走了,说 “潜也何敢望贤,志不及也”,意思是我跟你不是一路人,你的东西我不能要。

不过大多数时候,陶渊明还是得靠朋友接济。他在诗《乞食》里写 “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。行行至斯里,叩门拙言辞”,直白地说自己饿肚子,不得不去敲朋友家门求助,连敲门时都不好意思说话。还有《有会而作》里 “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”,说自己从小家里就不富裕,老了更饿肚子,要是没有朋友帮忙,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。

4. 放到现在,陶渊明的选择算 “任性” 吗?

咱们现在看陶渊明,可能会觉得他有点 “任性”—— 放着稳定的县长职位不干,非要回家种地,还得靠朋友救济。但其实换个角度想,他的选择里藏着一种现代人也很看重的 “职业价值观”: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,哪怕要付出生活的代价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会像陶渊明一样,辞掉薪水不错但不开心的工作,有人去做自由职业,有人去偏远地区做公益,虽然收入不稳定,甚至要靠家人朋友支持,但至少活得踏实。当然,陶渊明的时代没有社保,没有副业机会,他能这么 “任性”,一方面是有朋友帮忙,另一方面是他本身对物质要求不高,只要有口酒喝、有口饭吃就行。

不过咱们也得客观看:陶渊明 “嫌官小” 不是嫌薪水少,而是嫌职位没尊严、没价值。他不想为了混口饭吃,就对着自己看不起的人点头哈腰,这种 “不妥协” 的态度,其实比 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 的故事本身更值得琢磨。

你要是陶渊明,当时会怎么做?是硬着头皮接待督邮混个编制,还是扭头就走回家种地?哪怕之后得靠朋友接济?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,也别忘了关注我,下次咱们再扒扒陶渊明那些不为人知的朋友圈故事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内容

用了快4年的iphone12更换电池2个月使用体验
下载旧版365彩票网软件

用了快4年的iphone12更换电池2个月使用体验

📅 08-07 👁️ 7553
iTunes备份怎么用
365网站客服电话

iTunes备份怎么用

📅 07-29 👁️ 4609
Steam 上的 Cities: Skylines
下载旧版365彩票网软件

Steam 上的 Cities: Skylines

📅 09-18 👁️ 1681
电子血压计(万安博)
365bet足球比

电子血压计(万安博)

📅 08-20 👁️ 5255